古塔之殇:无人机黑飞背后的文明敬畏缺失。
<
近日,一段“穿越机在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古塔券洞内飞行时坠落”的视频在网络流传,引发广泛关注。经查,涉事飞手张某某系擅自飞入三塔景区,大理市公安局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。
视频显示,无人机以每秒超过两米的速度飞行,在30米高空穿越进入南小塔券洞,随后突然失控坠落于塔内。
大理古塔前,一架无人机"黑飞"坠落,不仅造成了文物安全隐患,更在文明的殿堂里投下一道现代科技的阴影。涉事"飞手"被行拘的消息传来,作为无人机行业的从业者,我们既感到遗憾,又深感责任重大。这并非孤例,近年来无人机违规飞行事件频发,从干扰民航起降到闯入军事禁区,从侵犯他人隐私到威胁文物安全,"黑飞"现象已成为破坏公共安全、挑战社会秩序的突出问题。在这一背景下,我们不得不深思:无人机技术赋予我们俯瞰世界的自由,但这种自由是否正在变成对文明规则的无知践踏?
无人机"黑飞"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,根源在于部分操作者对法律法规的漠视与对技术伦理的认知缺失。根据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,无人机飞行需提前申请报备,避开禁飞区域,而许多"飞手"或心存侥幸,或根本不知法为何物。更令人忧虑的是,一些爱好者将无人机视为普通的"高级玩具",忽视了其作为航空器的本质属性——一个在公共空域运行的潜在风险源。当技术操作能力与法律意识、文明素养出现严重不对等时,每一次"黑飞"都可能演变为对公共安全与文化遗产的威胁。大理古塔事件中,无人机若撞击塔体造成损坏,我们将面对的不仅是一起安全事故,更是一段无法挽回的文化记忆的消逝。
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脆弱记忆,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与文明的基因。大理古塔历经千年风雨屹立至今,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时间的故事。无人机"黑飞"行为暴露出的,是部分现代人对文化遗产缺乏基本的敬畏之心。在追求独特拍摄角度和个人体验的过程中,他们忘记了文明观赏的基本伦理——保持距离、减少干预、杜绝破坏。法国作家雨果曾说:"建筑是石头的史书",当我们的无人机鲁莽地穿越这些"史书"时,是否想过我们正在成为破坏历史连贯性的那一代人?文物保护专家指出,无人机的震动、碰撞甚至坠落,都可能对古建筑结构造成微小但累积性的损伤,这种"温水煮青蛙"式的破坏往往难以察觉却后果严重。
作为怀化市无人驾驶航空器协会会长,我郑重呼吁每一位无人机从业者与爱好者:技术自由必须以责任为前提。我们应当自觉做到三点:一是深入学习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等法规,明确禁飞区域与申报流程;二是在操作无人机前主动查询当地空域管理规定,对历史文化遗迹保持50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;三是积极向身边飞友普及安全飞行理念,形成行业自律氛围。协会将定期举办法规培训与安全操作课程,建立"黑飞"举报机制,与监管部门形成共治合力。只有将"飞行必须合规"的理念内化为行业文化,无人机技术才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而非制造风险。
无人机如同一把双刃剑,既能用于航拍摄影、农业植保、应急救援等造福社会的领域,也可能因滥用而威胁公共安全与文化传承。大理古塔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:技术进步不应以文明退步为代价。当我们仰望这些穿越时空的历史建筑时,应当怀有谦卑与敬意,而非征服与僭越之心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言:"科技必须服务于人性的提升。"无人机操作者不仅需要精湛的飞行技术,更需要深厚的文明素养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。让我们共同守护历史天空的纯净,让科技之翼与文明之光和谐共舞,在规则框架下探索无人机的无限可能——这才是当代"飞手"应有的精神高度与文明担当。
2025年5月10